依法維護征信權益 警惕“征信修復”騙局
2022-03-16 發布者:管理員 瀏覽次數:51
3.15 依法維護征信權益
警惕“征信修復”騙局
一、治理“征信修復”亂象八問八答
1.請問,是否存在“征信修復”概念?個人信用記錄是否可以修復?
答:不存在“征信修復”的概念。目前,所有規范征信業、 征信機構的相關法規、文件、制度中,均未提及“征信修復”的概念。
在公共信用信息領域存在“信用修復”的概念?!靶庞眯迯汀?一般是指信用主體為積極改善自身信用狀況,在整改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后,向認定失信信息的單位或歸集失信信息的信用平臺網站的運行機構提出申請,由認定單位或歸集機構按照有關規定,將信用主體移出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終止失信信息公示,以及標注、屏蔽或刪除失信信息等行為?!靶庞眯迯汀边m用范圍是公共信用信息,即國家機關等在依法履行職責提供服務過程中產生或者獲取的社會信用信息。開展信用修復的系統(平臺) 有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中國”網站等,其修復內容是撤銷相關信用措施,如終止失信信息公示等。
廣大群眾要厘清“征信修復”與“信用修復”的區別,切勿輕信網絡上征信修復的虛假宣傳。
2.對于網絡上個人征信可以進行修復的概念是否應該轉化為個人征信可以提出異議?什么情況下個人可以向人行提出異議申請?
答:征信系統不存在“征信修復”的概念,網絡上個人征信可以進行修復的虛假宣傳實質是故意混淆征信異議概念,誤導信息主體認為“失信后”可以對正確記載的征信信息進行修復。事實上,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等規定,無論是征信機構還是商業銀行等信息提供者,都無權隨便更改、刪除征信報告上展示無誤的不良信息。但信息主體認為征信機構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錯誤、遺漏的,有權向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異議, 要求更正。征信異議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改正錯誤”的糾錯機制, 有別于“失信后”為重塑信用而進行的修復。
3.“非法征信修復”常見套路有哪些?
答:市場上所有關于“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的宣傳都是虛假的、非法的。他們假冒權威專家、專業律師等,故意混淆“信 用修復”與“征信修復”“征信異議”的概念。以“征信修復、 洗白、鏟單”“異議投訴咨詢、代理”為名,開展虛假宣傳。誘導信息主體委托其“代理征信維權”,要求信息主體提供身份證件、銀行卡號、聯系方式等重要敏感個人信息,并支付高額服務費。有的收取高額費用后失聯,有的教唆個人用“非惡意逾期” 等理由無理投訴,甚至偽造虛假材料等非法手段進行惡意投訴。 通常修改失敗后,“非法征信修復”團伙不僅會出現不退款或失聯的情形,甚至會威脅信息主體財產安全。
根據相關規定,任何機構都不得擅自修改展示無誤的征信報告,一旦發現違規刪除、修改,將面臨嚴重的處罰與責任追究。 因此,所謂的商業性的、明確收費的“征信修復”都是騙人的, 切勿輕信。利用此類非常規手段維權,不僅不能清除展示無誤的不良信用記錄,可能還會對個人造成不良影響,造成個人信息被非法使用,嚴重的甚至還會涉嫌參與違法犯罪活動。
4.征信報告及不良信息的定義是什么?出現不良信息后的 正確應對措施又是什么?
答:征信報告全面、真實記錄信息主體在銀行借債還錢、遵守合同和遵紀守法情況,既有按時還款的記錄,也有信息主體不按時還款,或者借錢不還的記錄。目前個人信用記錄主要儲存在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中,并以征信報告的形式依法對外提供查詢。
不良信息,是指對信息主體信用狀況構成負面影響的下列信息:信息主體在借貸、賒購、擔保、租賃、保險、使用信用卡等經濟活動中未按照合同履行義務的信息,行政管理部門對信息主體的行政處罰信息,人民法院判決或者裁定信息主體履行義務以及強制執行的信息,以及國務院征信業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不良信息。
如果個人征信報告上已存在不良信息記錄,首先需要信息主體核實該筆不良信息記錄是否客觀、真實。若該筆不良信息為客觀事實,機構并無上報錯誤,任何機構和個人均無權修改、刪除, 信息主體應當在日后信貸活動中注意按時還款,避免逾期,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若該筆不良信息存在不符合客觀事實的情況, 信息主體應當收集相應證據,向機構或人民銀行提出征信異議。
另外,為給予失信信息主體保護和重新開始的機會,《征信 業管理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征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 5 年;超過 5 年的,應當予以刪除。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內,信息主體可以對不良信息作出說明,征信機構應當予以記載?!币虼?,出現逾期等不良信息時,信息主體應立即終止不良行為,如及時還款等。若有特殊情況造成不良信息的,也可申請對不良信息作出聲明。
5.網上有專家解讀說短期逾期的話只需要欠款人在補足欠款后主動聯系銀行,爭取不上報征信記錄的說法是否可???
答:征信報告客觀記錄信貸事實等信用信息,只要逾期事實發生,都會在征信報告中客觀記錄。因此,網上專家提出的與銀行聯系,爭取不上報征信記錄的說法是不可取的。
信息使用者如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貸款審批時,根據信息主體的資信狀況、失信程度以及機構自身內部風險控制政策及手段措施,進行全面綜合分析評估。其中,信用記錄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但絕非決定性的、一票否決式的準入條件,更不存在人行征信系統黑名單之說。廣大群眾要理性認識信用報告上的不良記錄,不要過度解讀不良信息的負面作用,自覺接受過去的不良行為對個人信用狀況帶來的不利影響,并在以后的信用活動中,積累個人正面信用記錄。
6.個人信息主體合法維權渠道是什么?若出現錯誤或者遺漏的征信信息應該如何處理?受理機構是否有權收取費用?
答: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信息主體認為征信機構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錯誤、遺漏的,有權向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異議,要求更正;第二十六條規定, 信息主體認為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身合法權益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國務院征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派出機構投訴。
若出現錯誤或者遺漏的征信信息,信息主體可直接向金融機構、監管部門等公布的官方渠道反映訴求,進行征信異議申請, 受理機構都無權收取任何費用。
7.如何維護良好的個人信用記錄?查詢個人信用報告是否收費?
答:在金融活動特別是信貸活動中,信息主體應主動保持與銀行或金融機構間暢通的聯系渠道,合理負債,量入為出合理安排還款時間,避免出現逾期。如果已經產生逾期,應積極采取措施與機構溝通,避免再次產生逾期。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信息,不要點擊不明來源的鏈接。不要把身份信息,如身份證、身份證號碼及銀行卡卡號、密碼、手機號碼等信息隨意提供給他人,避免身份信息被盜用,如發現自己個人信息已被盜用,應盡快向公安機關報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按照《征信業管理條例》等規定,個人查詢本人信用報告每年前2次免費,個人每年查詢第3次及以上的,每次收取服務費10元。
8.個人征信報告的查詢渠道有哪些?
答:分為線上線下兩種查詢渠道。線上查詢可以在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官方網站(https://ipcrs.pbccrc.org.cn)查詢,也可以 通過云閃付APP、部分商業銀行網銀、手機APP等進行查詢。線 下查詢可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中國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及各查詢代理網點進行查詢。
二、《依法維護征信權益 警惕“征信修復”騙局 》
“征信洗白?”“征信修復一站式服務?”“直連央行征信 系統?”,花錢就能消除不良征信記錄的宣傳是真的嗎?現在就 讓我們跟隨小信同學一起一闖關答題找到正確答案吧:
1.小信同學使用信用卡消費后忘記在規定時間內還款,他的征信報告上呈現出的這條不良信息能“洗白”嗎?
A能 B不能
正確答案:B不能
征信領域不存在“征信修復”這一說法,征信報告上正確展示的信用信息無法“修復”。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等規定, 無論是征信機構還是商業銀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有如實報送信用 信息的義務,無權隨便更改、刪除征信報告上展示無誤的不良信息。網絡上關于個人征信可以進行修復的說法屬于虛假宣傳,實質是故意混淆征信異議概念,誤導信息主體認為可以對正確記載的征信信息進行更改或刪除。
2.小信同學最近接到一個電話說“可以直連央行征信系統幫 忙修改征信數據”,這些“征信修復”機構可以直連央行征信系統修改征信數據嗎?
A能 B不能
正確答案:B不能
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數據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均有嚴格的規定,未與任何所謂“征信修復機構”聯通。凡是聲稱可“直連央行征信系統”修改征信數據的都是騙局。
3.“征信修復”機構的常用套路有哪些?
A 假冒權威專家、專業律師等,故意混淆“信用修復”、“征 信異議”的概念,自創“征信修復”的名目。
B 以“征信修復、洗白、鏟單”、“異議投訴咨詢、代理” 為名,開展虛假宣傳。
C 誘導信息主體委托其“代理征信維權”,要求信息主體提供身份證件、銀行卡號、聯系方式等重要敏感個人信息,并支付高額服務費。
D 教唆個人偽造虛假材料,用“非惡意逾期”為由無理投訴。
正確答案:ABCD
根據相關規定,任何機構都不得擅自修改展示無誤的征信報告,一旦發現違規刪除、修改征信數據,將依法面臨行政處罰與責任追究。因此,所謂的商業性的、明確收費的“征信修復”都是騙人的,切勿輕信。利用此類非常規手段維權,不僅不能清除展示無誤的不良信用記錄,可能還會對個人造成不良影響,造成個人信息被非法使用,威脅信息主體財產安全,嚴重的甚至還會涉嫌參與違法犯罪活動。
4.下列哪些信息會對小信同學的信用狀況構成負面影響,形成不良信息?
A 小信同學在借貸、賒購、擔保、租賃、保險、使用信用卡等經濟活動中未按照合同履行義務的信息。
B 行政管理部門對小信同學的行政處罰信息。
C 人民法院判決或者裁定小信同學履行義務以及強制執行的 信息。
D 國務院征信業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不良信息。
正確答案:ABCD
人民銀行不存在征信系統黑名單。大家要理性認識信用報告上的不良記錄。如果個人征信報告上已經存在不良信息記錄,首先需要信息主體核實該筆不良信息記錄是否客觀、真實。若該筆不良信息數據正確,任何機構和個人均無權修改、刪除相關數據。 信息主體應當在日后信貸活動中注意按時還款,避免逾期,不良信息將在不良行為或事件終止5年后刪除。
5.小信同學最近打算買房,需要查詢個人征信報告,個人征信報告在哪里查?
A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官方網站查詢 (https://ipcrs.pbccrc.org.cn)
B 云閃付APP
C 部分商業銀行網銀和手機APP
D 中國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及各查詢代理網點線下查詢
正確答案:ABCD
個人有權每年2次免費獲取本人的個人信用報告。
6.小信同學該如何維護自己良好的個人信用記錄呢?
A 定期查詢本人的個人信用報告,了解自身信用狀況的同時,檢查是否存在錯誤信息。
B 合理負債,量入為出。
C 審慎為他人提供擔保。
D 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保護好個人信息。
E 向有資質的放貸機構如實填報并及時更新個人信息,確保信息準確。
正確答案:ABCDE
經過以上闖關答題
你是否對“征信修復”騙局
又有了新的認知呢?
如果你的個人征信報告上的信息出現了錯誤
應該怎樣應對呢?
信息主體認為征信機構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錯誤、 遺漏的,有權向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異議,要求更正。信息主體認為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身合法權益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國務院征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派出機構投訴,均不收取任何費用!
讓我們攜起手來
通過正規渠道依法維護征信權益
一起向“征信修復”騙局
Say NO!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
上一篇:沒有上一篇了
下一篇:融資租賃行業半年發展“三看”